俞敏洪:企业成长的四大要素

时间:2021-11-26 18:32 作者:admin    浏览:1340

   人生从来不是一计划好的旅行。世界的进步,其实就是勇敢者的游戏。当同样的风险和机遇摆在大家面前,那些勇于选择、敢于突破的人往往是收获最多的人。

   他们并不一定处处都赢,但成败之间,生命已经得到了不断丰富,一生致赢的特质已经形成,即使到最后一无所有,他们还是赢得了一生。——俞敏洪
   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一直是大众眼中不凡的商界领袖、传奇教师、励志偶像和创业导师,其人生经历和创业感悟更是为无数年轻人指明了前进和奋斗的方向。在其新书《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中,俞敏洪将自己阅读、旅行以及在创业和企业经营中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出来,可以说既是一本献给年轻人和创业者的励志书也是值得所有企业管理者学习和思考的干货宝典。本文摘编自俞敏洪最新著作《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企业的成长要有四个要素:第一是远见,第二是布局,第三是资源,第四是人才。这四者缺一不可。
   企业的生生死死是一个常态,在生死中大浪淘沙,最后淘出来的是最伟大的企业。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关键的区别就是创始人有无远见。
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其创始人无一不是具备梦想和远见的。比如任正非,当所有的人都在倒卖外国技术的时候,他居然把自己赚的第一笔钱全部投到研发中去,到最后弹尽粮绝,终于收获了研发成果。
   当时中国不用他的产品,他就跑到南斯拉夫做成了第一单,任正非之所以敢于走出去,是因为他是学语言出身的,很早就学了三门外语,所以说企业家的才能和远见跟企业的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任正非的起步就已经奠定了华为成为世界公司的基础。
   有了远见以后,企业需要通过布局一点一点累积自己的势能。布局不同了,资源和人才的使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这样,远见、布局、资源和人才是其发展最重要的要素。
   做企业就像建造大坝,把这四大要素拦起来,水位就会变得越来越高,四大要素积累得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这就是势能累积的过程。创业者应有的四重心态
   偶然发现身边的人都开始创业,仿佛自己不抓住创业的好时机,就要失去很多致富机会。于是:稍有资产的小伙伴就想自己创业,没多少资产的小伙伴也去众筹开店。
其实,现在很多创业者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人创业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希望通过事业的成功创造财富,实现财务自由。因此,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极具盲目性,为创业而创业,进入什么行业,以什么模式来盈利,用什么样的策略来发展都是一片茫然。
   这些盲目创业的行为,导致每年新创办的企业至少有60%在一年之内倒闭,倒闭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的注重外部因素,忽视了内部的经营和管理。
对于创业本身,我有四个观点:
1.不要祈求一次成功,游戏心态,输了再来

   很多人把创业搞得太严肃。每个礼拜,堵在新东方大楼和洪泰基金门口的创业者不在少数,很多人精神紧张,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他们没有放松的心态。
阿里巴巴是马云的第五个公司,前四个都失败了。当年他拉着十八罗汉宣布做阿里巴巴的时候,很多人并不情愿掏钱入股。但马云很放松,他坚信阿里巴巴必然会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而且他有输了可以再来的心态。
   创业者要搞清楚,激情和钻牛角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缺少输了再来的心态是不行的。不要祈求创业一次成功,一次成功通常做不到,做到的话也只是个小公司。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就是创业一次成功的,新东方现在市值100多亿美元,而阿里巴巴现在市值5000多亿美元。所以说创业者不用怕第一次创业不成功,虽然失败过,但是后面可能赢得会更多。
2.少谈情怀,多谈商业模式,坚持尝试
   创业者还没为社会做贡献就谈情怀,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创业者需要实实在在想一下自己的商业模式,找到认可你商业模式的人,找到愿意投资你的人,让自己先活下去,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事。
   现在有的创业者拿了投资人的钱,一个礼拜后先将办公室扩大了三倍,我问这是干什么,他说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还没有解决活下去的问题,就想解决面子问题,这样的公司我是不会投的。
   在我看来,创业项目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靠谱。最初的投资人就是挑人,这个人稳重靠谱,有团队精神,就是我们看重的对象。
3.不要跟风,商业模式要独树一帜,差异竞争
   现在中国有300多家公司做线上英语外教口语辅导,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既然这么多人去跟风,能不能取胜就成了问题。为什么不去寻找一个可能还没有人做的,或者做的人比较少的,或者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或者可以颠覆的商业模式来做呢?
   拿新东方来讲,当年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打拼成中国最大的外语教育培训机构,这就是我们打发差异化的结果——对手天天打广告,而我天天办讲座;对手做各种宣讲会,而我专注给学生上课。
   高科技发展背景下,差异化竞争越来越复杂,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怎样用最省钱的方法把客户挖过来。
4.切勿一人打天下,主导局面,组建强大队伍
   我知道有一家估值十几亿的公司,因为几个创始人打架快把公司打没了。一个创业公司有内部纠纷很正常,新东方就是几个合伙人打架打出来的,但面对重大的矛盾我从来没有失去过主导权,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俞敏洪走了,新东方就完蛋了。
无论怎么打,俞敏洪都要留下来好好干活,给大家赚钱,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底线。所以,如果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宁可把公司弄没了也要把对方弄死,这就很麻烦了。估值十几亿的公司最后打没了,这是多大仇恨呢?
   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唯一办法就是一开始要有个主导者,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最终由主导者说了算。我们不能学项羽一个人打天下,要学刘邦,他和团队中的韩信、张良也打架,但刘邦是绝对处于领导地位的。成长、成熟与成功的要素
   面对团队成员,我常常讲到三个“成”字:成长、成熟、成功,三者各有其内涵与要素。如今,新的机遇,新的起点也意味着新的挑战。无论你愿不愿意,它们都已经扑面而来。如何获得自我成长、成熟乃至成功,需要每一位奋斗着的年轻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