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体系用一整条逻辑线,把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串联起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去做,可执行性非常强。
以下文章来源于:曾是阿里的人力资源副总裁黄旭老师。有14年的人力资源、7年运营和6年投资的经验,先后服务于外企、国企、民企,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咨询、投资等领域,是一位做业务出身的人力资源专家。为做好这个工作,黄旭老师把他这么多年在管理上、人力资源上的经验,总结为一套叫做“13+1”的方法。
“13+1”对管理的最大贡献就是:首次把管理的关键点按次序梳理清楚,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给讲明白了。黄旭老师用一整条逻辑线,把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串联起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去做,可执行性非常强,可以拿来就用。
“13+1”体系,从上到下有四个基本层面。
第一个层面,叫精神层面,包括1.使命、2.愿景、3.价值观。
第二个层面,叫商业层面,包括4.战略、5.三年规划、6.一年1-3件事。
第三个层面,叫组织保障层面,包括7.架构、8.KPI、9.计划、10.激励。
第四个层面,叫执行力层面,包括11.沟通、12.考核、13.人才盘点,和+1.领导力。
一、精神层面
首先,我们来看精神层面:1.使命、2.愿景、3.价值观。
1.什么是使命?
使命,就是要说清楚你公司是干什么的?以及为什么而干?比如,“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就是阿里的使命。
2、什么是愿景?
使命是一辈子要完成的事情。而愿景是十年后你们要干成什么样?是公司的长期目标。使命和愿景,是要拿来用的,特别是要用来招人的。
3.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你们为做好生意,给自己定的规矩,它就像交通法规一样,是说明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使命和愿景是企业的屋顶,它们决定了企业的高度。而价值观是企业的地基,它决定了的企业能走多远。
以上是精神层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它们共同决定了企业能做多大,能走多远,能活多久。
二、商业层面
4.战略、5.三年规划、6.一年1-3件事。
4.什么是战略?
战略,就是为实现十年长期目标,你们的具体的打法和步骤。
首先,做战略必须要关注客户和竞争。
其次,战略就是要选择、要排序和取舍。
5.什么是三年规划?
6.什么是一年1-3件事?
定好三年规划之后,接下来,还要确定每年最重要的1-3件事。这些是今年最重要的、最能带来突破的、不做会耽误战机的1-3件事。即使有100件事要去做,你也永远要知道:哪件事排第一、哪件事排第二、哪件事排第三。这样你才能引导你的团队、你的资源,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最有战略意义、最能带来突破的事情上。
以上,就是商业层面的战略、三年规划、和一年1-3件事。
三、组织保障层面
接着,我们来讲组织保障层面:7.架构、8.KPI、9.计划、10.激励。什么是架构?架构就是分工。
一个公司里,在前面确定了三年中期目标和一年短期目标之后,接着我们就要确定谁来干。战略变,架构变。在架构安排上,我们要知人善用,用人之长,避其之短。还要老人做新事,新人做老事,千万别新人做新事。
问:你公司的架构是否能很好地支持公司的三年目标和一年目标?
8.什么是KPI?
定KPI一定要有含金量,要体现我们的战略意图。
CEO目标就是要实现:一年短期目标(解决今天的饭碗)和三年中期目标(解决明天的饭碗)。
9.什么是计划?
计划就是把任务转化为执行计划,并进行资源分配。计划,是后面执行层面进行跟进的依据。
做计划,还要关注效率,一定要和竞争比,要和过去比。
问:你公司在KPI确定后,有制定和检查计划的动作吗?
10.什么是激励?
激励是对员工最直接、最实在的认可。
激励就是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资源再分配,把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目标结合起来。
四、执行力层面
前三个层面都还是在设计阶段,只完成了全部工作的20%。而真正能否实现这些,要看执行力层面,这占了我们全部工作的80%。包括:11.沟通、12.考核、13.人才盘点,和+1.领导力。
11.什么是沟通?
沟通就是过程管理,抓例会,跟进KPI,拿结果。
什么是考核?
考核,就是结果管理,对员工阶段表现进行总结。
12.什么是领导力?
领导力=尊重×信任。
其中,你的尊重分来自于你的知识和经验;你的信任分来自于你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的关心程度。
13+1式领导力:感性+理性+人性+要感性,他要干大事(使命),能十年磨一剑(愿景),是公司行为规范的践行者和榜样(价值观)。理性,他对行业、环境、客户、竞争有非常清楚的认识,知道公司的长短,打仗有章法、有逻辑(战略),明确今年、明年、后年的目标(三年规划),很专注、很聚焦(一年1-3件事)。
人性,他会排兵布阵,知人善用(架构)。会分目标(KPI)、分资源(计划)。